近日,住建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增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直径80毫米及以下管道,勉励接纳薄壁不锈钢管”,给不锈钢管道工业生长带来了新的鼓舞力量和利好政策。
(一)事情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都会人民建、人民都会为人民,凭据建设韧性都会的要求,坚持节水优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确建都会和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需要和实施可能,区分轻重缓急,科学计划任务项目,合理安排建设时序,老城区结合更新革新抓紧补齐供水管网短板,新城区高起点计划、高标准建设供水管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进一步完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精准、高效、宁静、长效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模式。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都会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网压力调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励机制和建设革新、运行维护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都会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抵达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确定的一级评定标准的地区,进一步降低漏损率;未抵达一级评定标准的地区,控制到一级评定标准以内;全国都会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 9%以内。
(一)实施供水管网革新工程
结合都会更新、老旧小区革新、二次供水设施革新和一户一表革新等,对凌驾使用年限、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革新,确保建设质量。接纳先进适用、质量可靠的供水管网管材。直径100毫米及以上管道,勉励接纳钢管、球墨铸铁管等优质管材;直径80 毫米及以下管道,勉励接纳薄壁不锈钢管;新建和革新供水管网要使用柔性接口。新建供水管网要严格凭据有关标准和规范计划建设。
(二)推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
依据《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治理事情指南》,按需选择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实施路线,开展工程建设。在管线建设革新、设备装置及分区计量系统建设中,积极推广接纳先进的流量计量设备、阀门、水压水质监测设备和数据收罗与传输装置,逐步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实施“一户一表”革新。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
(三)推进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
积极推动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统筹结构供水管网区域集中调蓄加压设施,切实提高调控水平。供水管网压力漫衍差别大的,供水企业应装置在线管网压力监测设备,优化安排压力监测点,准确识别管网压力高压区与低压区,优化调控水厂加压压力。供水管网高压区,应在供水管网要害节点配置压力调理装备;供水管网低压区,应通过形成供水环网、进行二次增压等方法包管供水压力,逐步实现管网压力时空均衡。
(四)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
推动供水企业在完成供水管网信息化基础上,实施智能化革新,供水管网建设、革新历程中可同步敷设有关传感器,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水智能化治理平台。对供水设施运行状态和水量、水压、水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识别管网漏损点位,进行管网压力区域智能调理,逐步提高都会供水管网漏损的信息化、智慧化治理水平。推广典范地区都会供水管网智能化革新和运行治理经验。
(五)完善供水管网治理制度
建立从科研、计划、投资、建设到运行、治理、养护的一体化机制,完善制度,提高运行维护治理水平。推动供水企业将供水管网地舆信息系统、营收、表务、调理治理与漏损控制等数据互通、平台共享,力争抵达统一收集、统一治理、统一运营。供水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网漏损控制治理制度,规范事情流程,落实运行维护治理要求,严格实施绩效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增强区域运行调理、日常巡检、检漏听漏、施工抢修等管网漏损控制从业人员能力建设,不绝提升专业技术和治理水平。勉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将居住社区共有供水管网设施依法委托供水企业实行专业化统一治理。
(一)强化责任落实
催促都会(县)人民政府切实落实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主体责任,进一步理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协调机制,提高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治理水平,降低对供水管网稳定运行的影响。都会供水主管部分要组织开展供水管网现状视察,摸清漏损状况及突出问题,制定漏损控制中恒久目标,确定年度建设任务和时序安排,提出项目清单,明确实施主体,完善运行维护计划,细化包管步伐。供水企业要落实落细直接责任,狠抓建设任务落地,积极实施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增强绩效治理,革新经营模式,实施水厂生产和管网营销两个环节的水量离开核算,取消 “包费制”供水,坚决杜绝“人情水”。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分会同省级生长革新部分指导行政区域内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事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生长革新委等有关部分,将漏损控制目标制定及落实情况纳入有关考核。
(二) 加大投入力度
供水企业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供水管网建设、革新、运行维护资金包管。地方政府可加大对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程的投资补贴。勉励切合条件的都会和县城供水项目刊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勉励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引入社会资本,立异供水领域投融资模式。勉励切合条件的都会和县城供水管网项目申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试点项目。各地要凭据财务蒙受能力和政府投资能力合理计划、有序实施建设项目,防备地方政府债务危害。
(三)推进激励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充分反应供水本钱、激励提升供水水质、增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开展供水本钱审定及供水企业本钱监审时,明确管网漏损率原则上凭据一级评定标准盘算,管网漏损率大于一级评定标准的,凌驾部分不得计入本钱。依托国家、地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结果转化。各地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对效果显著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程给予奖励和支持。
(四)推广条约节水模式
勉励接纳条约节水治理模式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程,供水企业与节水效劳机构以签订节水效劳条约等形式,明确节水量或降低漏损率等指标,约定工程实施内容和商业回报模式。勉励节水效劳机构与供水企业在节水效果包管型、用水用度托管型、节水效益分享型等模式基础上,立异生长条约节水治理新模式。推动第三方效劳市场生长,完善对从事漏损控制企业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接纳条约节水商业模式控制管网漏损。
国家生长革新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遴选一批积极性高、示范效应好、预期效果佳的都会和县城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总结推广典范经验。试点都会和县城应制定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项目清单和时间表。中央预算内资金对试点地区的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予以适当支持。